在瓷砖铺贴过程中,很多人常常把“瓷砖粘合剂”和“瓷砖背胶”混为一谈,甚至有施工人员认为“有一种胶就够了”。但事实上,这两种材料的作用完全不同,使用位置也不一样,混用或少用任何一个环节,都会影响瓷砖的粘结效果和长期稳定性。
今天,碱克小编就从实际应用角度,讲清楚瓷砖粘合剂与背胶到底有什么区别,各自承担什么功能,什么时候该用、怎么用才正确。
一、从定义看:一个贴砖,一个处理砖
瓷砖粘合剂,也叫瓷砖胶,是用于将瓷砖牢固粘贴在墙面或地面基层上的主要材料。它通常直接作用在基层表面,与瓷砖背面接触,承担主要粘贴功能。
瓷砖背胶,是专门作用在瓷砖背面的界面处理材料,目的是在砖背形成一层高附着力的薄膜,使得瓷砖背面更容易被粘合剂“抓牢”。
一句话总结:粘合剂是“粘砖的胶”,背胶是“让砖更容易被粘住的界面层”。
二、从施工位置看:一个刷地面,一个刷瓷砖背面
瓷砖粘合剂通常批刮在地面或墙面基层上,部分情况下为了增强粘结力,还会采用双面刮胶的方式,即在砖背也刮一层粘合剂。
而瓷砖背胶必须在贴砖前提前刮涂于瓷砖背面,且需等待干燥成膜后方可继续铺贴。这是一个独立工序,不能与粘合剂合并处理。
有些施工现场为了图快,直接将背胶与瓷砖胶混合使用,或湿涂后立即贴砖,实际上会大大降低粘结效果,甚至留下空鼓、掉砖隐患。
三、从功能看:一个粘地,一个稳砖
瓷砖粘合剂的主要作用是“粘地”,即将瓷砖牢牢地固定在墙体或地面上。它对基层的平整度、强度、吸水率有一定要求。
瓷砖背胶则是“稳砖”,它的目标是让瓷砖背面具备更强的附着力。特别是像玻化砖、岩板、大规格瓷砖这类背面致密、吸水率低的材料,如果不处理砖背,粘合剂很难牢牢附着,极易导致界面脱粘,出现整体掉砖的风险。
可以说,背胶解决的是“瓷砖吃不住胶”的问题,而粘合剂解决的是“瓷砖贴不住墙”的问题。两者是一个系统里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,缺一不可。
四、从施工搭配看:不是“二选一”,而是“强强联合”
市面上常见的误区是:用了好的瓷砖胶,就不需要背胶了,或者用了背胶,就能省去瓷砖胶。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。
无论粘合剂性能多强,如果瓷砖背面过于光滑,附着力就难以建立,久而久之容易空鼓。而只使用背胶不配合瓷砖胶,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结构粘结强度。
因此,尤其在岩板、大板、玻化砖等材料上墙施工中,必须采用“瓷砖背胶+瓷砖粘合剂”组合使用的体系施工方式,这才是目前规范中更为安全稳妥的施工标准。
五、结语:贴砖能不能贴牢,两个胶都得选对
瓷砖背胶和粘合剂并不是替代关系,而是配合关系。前者解决砖的问题,后者解决墙的问题。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,都会给后期带来不可预估的返工成本和使用风险。
碱克小编提醒:别让“少一道工序”成为瓷砖掉落的隐患。科学施工,从背胶到粘合剂,每一步都不能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