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瓷砖铺贴施工中,越来越多的师傅和业主选择使用瓷砖胶来替代传统水泥砂浆。瓷砖胶粘结力强、施工便捷,是现代铺贴体系的核心辅材。但与此同时,也有一个常见疑问经常被提起:瓷砖胶施工时,基面需要是“光面”吗?越光越好吗?
这个问题看似合理,实则容易被误解。今天碱克小编就来给大家讲清楚:瓷砖胶施工时,基面到底应不应该是“光面”?什么才是理想的基层状态?
一、“光面”≠“合格基面”
很多人在理解“基面平整”时,容易把它等同为“墙面越光滑越好”。事实上,在瓷砖胶铺贴中,基面是否光滑并不是核心标准,甚至在某些情况下,光面反而不利于粘结。
瓷砖胶依赖“机械咬合力”与“界面附着力”来实现牢固粘结。如果基面太光,瓷砖胶难以渗入微孔、形成锚固作用,容易出现空鼓、脱层等问题。特别是在贴大砖、玻化砖、岩板等高风险场景时,这种情况更易发生。
二、瓷砖胶更需要“粗糙但平整”的基面
理想的基层状态,应满足以下两点:
表面平整度达标(墙面误差≤3mm,地面≤5mm);
基面适度粗糙,具备一定附着力与微观咬合结构。
换句话说,不是要“光滑”,而是要“结实、干净、带一定粗糙度”。这样的基面更利于瓷砖胶与之结合,形成稳定牢固的结构层。
三、以下几类“光面基层”需要特别处理
1.瓷砖贴旧瓷砖
如在原瓷砖、马赛克、玻璃砖、水磨石等上贴新瓷砖,表面非常光滑,必须使用界面剂或拉毛处理打底,否则瓷砖胶难以附着。
2.抹灰层打磨过度
部分施工单位将墙面打磨至“镜面效果”,虽然看起来整洁,但对瓷砖胶来说却是灾难。建议使用界面砂浆或界面剂+拉毛背胶重新处理。
3.混凝土或抛光混凝土墙面
表面过于致密或有脱模剂残留,吸附力差,容易造成空鼓脱落。应铲毛、清洗、滚涂界面剂后再进行铺贴。
四、如何让“光面”变“适贴面”?
如果你碰到的确是“光滑基层”,并不代表就不能贴砖,而是需要通过一些处理工艺来“转化”成瓷砖胶可接受的基面:
界面剂处理:滚涂高附着力界面剂,增强粘结能力;
拉毛工艺:在界面剂干后,使用带沙颗粒的拉毛背胶滚涂,增加表面粗糙度;
铲毛处理:机械或人工破坏光滑表层,提升机械咬合力。
选择像碱克拉毛背胶、界面处理剂等专业产品,可以快速、安全地完成“光变粗”的转化,让瓷砖胶充分发挥作用。
五、结语:基面不是越光越好,是越“合适”越稳
瓷砖胶施工需要的是“平整但带附着力”的基面,不是视觉上亮、滑的表面。基面过光,胶粘不上去;基面太粗,施工不顺、厚薄不均。合格的基面,是技术与经验之间的平衡。
碱克小编提醒:别让“看起来很光”误导了你,瓷砖能不能贴得牢,靠的是基面的“真实状态”,而不是“视觉效果”。选对材料,做对处理,让每一块瓷砖都贴得稳、贴得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