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瓷砖铺贴过程中,有一个问题常被反复提起:“不用背胶,瓷砖会不会掉?”施工现场,有人说“以前没用过,也没出问题”,有人坚持“玻化砖、大砖必须用”,也有人干脆为了节省材料成本,直接跳过了这一步。
那么,这一步到底能不能省?不用背胶真的会导致瓷砖掉落吗?答案是——会,而且概率不低。只不过,有些后果,不是当下就能看见,而是日积月累后的一次“突然松动”。
这篇文章,将从专业角度还原“瓷砖掉落”的成因,并解释为什么背胶不是“可选项”,而是贴砖系统中决定稳定性的关键一环。
一、瓷砖掉落,真的是“背胶没刷”导致的吗?
瓷砖之所以会掉落,根本原因就是粘结系统不稳。这背后,往往是“瓷砖背面粘不住”导致的界面断裂。
在常见施工中,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瓷砖上:
玻化砖:吸水率低、表面致密,瓷砖胶难以附着;
通体砖、大板砖:砖面光滑,砖越大,对附着力要求越高;
仿古砖、精雕砖:釉面特殊结构,背胶可提供更强附着力补偿。
很多“没刷背胶”的瓷砖,其实一开始就处于“贴得上但粘不牢”的状态。短时间内看似没事,但当结构应力、温湿变化、使用摩擦逐步累积,最终导致胶层与砖背脱开,形成空鼓,甚至整片掉落。
二、不用背胶的典型后果有哪些?
1.墙砖空鼓、翘边
瓷砖贴得不实,最先出现的就是四角翘起、中间鼓起,影响美观也影响结构。
2.地砖松动、响声异响
尤其是大砖铺地,走在上面“咯噔咯噔”响,便是粘结层松动的信号。
3.外墙脱砖,造成安全隐患
这类事故新闻频出,很多都是因为界面未处理、瓷砖胶未贴牢所致。
4.返工代价高
一旦出问题,不仅要敲砖重贴,还要承担后期人工、材料、工期延误等一系列成本。
三、背胶到底起什么作用?它能避免什么?
瓷砖背胶是一种作用于瓷砖背面的界面处理材料,其主要作用是解决瓷砖与瓷砖胶之间的“附着力不足”问题。
具体来说:
增强粘结力:改善砖背“吃不住胶”的现象;
提高施工稳定性:预防热胀冷缩、应力释放引发的断层;
延长粘贴寿命:降低胶层老化带来的松动风险;
提升整体安全系数:尤其适用于墙面、大砖、湿区等高要求部位。
搭配专业瓷砖胶使用,能构建起“砖背—背胶—瓷砖胶—基层”四层粘结系统,是现代贴砖中的“安全标准”。
四、为什么以前不用背胶也没掉砖?现在却不行?
很多人会说:“以前我们贴瓷砖都没用过背胶,也没掉过。”
这话不假,但忽略了瓷砖类型的变化。过去使用的多为釉面砖、吸水率高、背面粗糙,水泥砂浆就能牢牢粘住。而现在广泛使用的玻化砖、大板砖、岩板等,吸水率极低、背面光滑、密实度高,根本“吃不住胶”。
同样的工艺,面对不同材料,效果当然不一样。过去能行的,现在不一定适用。
五、碱克建议:背胶不是选项,是施工标配
作为《陶瓷砖用膏状背胶》行业标准起草单位,碱克一直强调系统化粘贴方案。其膏状背胶采用高聚合物乳液改性技术,适配玻化砖、通体砖、大规格砖等应用场景,干贴湿贴皆可,有效减少因“未处理界面”导致的粘结失效。
搭配碱克瓷砖胶使用,可实现从砖背到基层的整体稳定结构,广泛应用于住宅、商业、公建等多个项目类型中。
结语
不用背胶,瓷砖不一定马上掉,但一旦掉了,一定与你没用背胶有很大关系。
一层背胶,看似多一步,实则保一墙。真正的施工专业,永远不是“看省了多少”,而是“看贴完之后多久还能稳”。